Pages

Monday, July 27, 2020

美中新一輪外交衝突彰顯「新冷戰」態勢,專家擔憂兩國可能走向「熱戰」 - BBC 中文网

zeranjerat.blogspot.com

近期美中兩國外交衝突加劇。美國政府7月21日要求中國關閉駐休斯敦總領事館,指控將其用作情報中心。中方隨後作出反制,宣佈關閉美國駐成都總領事館。

期間,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發表對華政策演說,語氣強硬並呼籲全球自由國家以「不信任且要驗證」(distrust and verify)的原則應對中共,果斷促使中國改變。

該演說在中國觀察者中掀起巨大波瀾,一些人形容是「新鐵幕演講」和「新冷戰宣言」,等同於宣告過去幾十年美國對華接觸政策「正式失敗」。

新冠病毒大流行以來,美中兩國基本沒有官方層面的談判和接觸,反而因病毒溯源而口水戰不斷。到近期訴諸行動,相互關閉總領事館, 更被認為是外交惡化的較強信號。隨著兩國陷入信任危機,專家擔憂美中兩國可能走向戰爭。

美中關係急轉直下

在過去不到兩周時間裏,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奧布萊恩(Robert O'Brien)、聯邦調查局局長雷(Christopher Wray)和司法部長巴爾(William Barr)先後發表演講,表達在一系列問題上對華的強硬態度。

彭佩奧的演說幾乎是對三位要員的話定性與總結。「中共政權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政權」,彭佩奧說,「如果自由世界不改變共產主義中國,共產主義中國就會改變我們。」

美國巴克內爾大學(Bucknell University)政治學與國際關係教授、國際關係系主任朱志群對BBC中文說,蓬佩奧的演講「清晰表明了美國現政府的對華政策,特別是其反共和『懲罰』中國的立場,這些都不令人感到意外。」

病毒大流行以來,北京和華府在軍事、經貿、科技等多個領域對抗姿態顯著。香港《國安法》在6月30日開始實施後,中美對抗加劇。美國政府宣佈對破壞香港高度自治的中共官員實施制裁,並對與這些官員有業務往來的銀行實施制裁。美國國務院還在7月9日宣佈,制裁多個涉及侵犯新疆人權的中國官員及政府實體。與此同時,記者、留學生等群體也在兩國外交衝突下受到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在軍事領域,美國國務卿蓬佩奧7月14日宣佈,中國對南海大部分地區擁有主權的主張「完全非法」。這是美國首次就南海主權爭議公開表明反對中國的立場,被認為是觸及了中國的「核心利益」。

不少觀察者認為,美中進入「新冷戰」時期。

紐約城市大學(The 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政治學教授夏明對BBC中文說,「特朗普政府內閣已經基本形成共識,即未來很多政府部門都將對中國施以對抗性戰略。」

他認為,這種對抗是一系列事件累計的結果。包括華府在2017年底發佈《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和2018年初發佈《國防戰略報告》,將中國視為「頭號威脅和戰略競爭對手」;以及今年5月發佈《對華戰略報告》,稱將在政治、經濟、軍事等多個領域遏制中國。

夏明說,這些綱領性的文件和最近幾位要員的講話「集體標誌著中美進入全方位對抗,是一種『新冷戰』。」

冷戰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與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在外交、軍事、經濟等領域進行的全方位的對抗。一些分析人士將美中之間的對抗與冷戰時期做對比,認為兩者有相似之處,也有所不同,因此稱之為「新冷戰」。不過北京一直呼籲「摒棄冷戰思維」。

中國獨立政治學者吳強對BBC中文說,「中美之間的對抗不像冷戰時期有普世價值的競爭。『新冷戰』的對抗是一個古老中華帝國和一個現代強國之間的對抗,一個低端全球化和一個沒有領導的新自由主義全球化之間的對抗,以及兩種治理模式之間的對抗。」

從冷戰升級到熱戰?

知名中國問題專家、哈佛大學榮休教授傅高義(Ezra Feivel Vogel)近日與中國官媒《環球時報》的訪問中說,「很不幸,兩國有發生武裝衝突的可能。」他對於南海和台海局勢表達了擔憂。

傅高義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歷史來解釋,他說,「一戰始於一件小事,並很快波及多個大國,儘管它們並未計劃參戰。」

90歲的傅高義依然寄望於美中接觸政策,他在去年與幾位西方的中國問題專家共同執筆《中國不是敵人》公開信,吸引百多位學者和智庫領袖簽署。外界對傅高義向《環球時報》的此番講話多有疑惑, 因為該報在西方自由界被稱為民族主義小報。

朱志群說,「傅先生應該是對當前形勢非常擔憂,發出如此警告,希望美中雙方要冷靜,不要刺激對方,從而引發戰爭。」他也認同近來美中兩軍在南海和台海的活動加劇,「插槍走火的可能性不斷增高。」

圍繞南海的主權爭端已持續數十年,近年來緊張局勢升級。北京提出「九段線」的領土主張,並在有領土爭議的區域填海造地、修建軍事設施、設立行政區等,引發周遭各國抗議。而在台南領域,美中兩國近幾個月來頻繁發生軍事活動,局勢緊張。

夏明說,武裝衝突有時並非彼此情願,可能因為戰略誤判導致,或因為恐懼而進入一種「安全的困境」。

他解釋說,「近期中美兩方的矛盾和衝突並非基於理性、務實,或是抱有良好意願去解決問題,而是大家借機羞辱對方而令危機升級。」他認為,雙方這樣做的目的都是挽救各自政權在病毒大流行和經濟衰弱面前的合法性危機。

吳強認為,中國在東海、台海以及南海領域與其他國家發生矛盾的根本原因在於,中國擁抱傳統帝國主義的心態,不承認現有國際規則。「這也是中美關係緊張的徵結所在,」他說。

戰爭的熱點會在哪裏?

吳強認為,南海領域不排除發生小規模武裝衝突,但危機不會擴大。他說,中國在南海的主要戰略利益,是為海南島的核潛艇進出提供掩護。而不是口頭聲稱的主權主張。「中國仍然存在與其他各國共同開發南海的集體意識。」

「真正的危險在台灣」,吳強說。他解釋,中國以民族復興為目標,打算在習近平第三個任期內完成對台灣的統一。同時這也是中國不惜一切代價在香港否定一國兩制,推出《國安法》的重要原因。

另一方面,吳強認為,奪下台灣後才能解決海南島需要大量海空掩護核潛艇的問題,由此展開美中在西太平洋的對抗。

「對北京來說,只有奪下台灣,把台灣作為核潛艇基地才能在未來真正有能力與美國對抗。所以中美關係越緊張,中國越急於奪下台灣。」

夏明則認為,可能發生武裝衝突的熱點地區取決於哪一方首先挑起。

他說,如果美國先挑起,可能選擇南海。原因是美國在海軍空軍的優勢令衝突最容易控制,且最容易觸碰中國的痛處,而在道義上也最少引起平民傷亡。

如果中國先挑起,最有可能選擇台海領域,其次是中印邊境,夏明說。他認為,台灣對於中國的「一個中國」政策來說最具合理性,且擁有多年累計的軍事裝備和勢力滲透。而在中印邊境,中國陸軍可以發揮優勢, 而且對於北京來說,一方面有助強化國際安全戰略,尤其是對西藏的控制,另一方面與「一帶一路」經濟戰略相吻合。

「熱戰的前景在增加,而且熱戰不會只是中美兩國的戰爭,一定是世界大戰。這是非常危險的。」夏明說。

兩國還有合作的可能嗎?

傅高義對BBC中文說,兩國可能發生武裝衝突並不是他想強調的重點。他說,「我想明確傳達的信息是,中美兩國依然有希望合作,我們不需要成為敵人。」

他認為,兩國可以在包括新冠病毒在內的公共衛生,以及氣候變化議題上開始合作,並擴展到更複雜的問題,包括對外國企業的國內補貼,以及南海船隻和飛機運營方面。

傅高義強調,希望中美兩國的官員可以「合理討論」這些問題。

朱志群認為,在最新一輪的美中對峙中,中國是被動應對,是迫於國內輿論壓力,「不得不做適當反擊」。他認為,接下來中方「可能不會針鋒相對,在有些方面可能會退讓。」

他解釋說:「一是中國一直強調中美關係是當前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且從上到下確實重視中美關係。中國也沒有本錢跟美國徹底翻臉。 二是,中方會耐心等待11月份美國總統大選的結果,然後再採取適當的措施更全面地處理中美關係。」

多位分析人士認為,從現在開始到明年1月,兩國可能有更多摩擦,互動難以預測。

Let's block ads! (Why?)




July 28, 2020 at 09:21AM
https://ift.tt/39AgOY0

美中新一輪外交衝突彰顯「新冷戰」態勢,專家擔憂兩國可能走向「熱戰」 - BBC 中文网

https://ift.tt/2YN5dj2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